【六争攻坚】科研争速攀新高,服务争先谱新篇
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12-28 
  • 浏览次数: 
  • 文章来源:

 

围绕建设一流的区域性应用型大学中心工作,以学院“六争攻坚、三年攀高”行动计划为指引,科研部全方位认真落实“科研争速”和“服务争先”两大行动指南,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拓展应用研究领域,坚持立地科研,服务地方重大需求,走之江特色的科研发展之路,科研成果再续佳绩。

 

一、科研争速攀新高 

成果培育新突破。围绕学院发展的标志性指标要求和学科团队建设,走应用型发展之路,科研部精准施策和调配资源,积极鼓励教师以区域重大需和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,开展联合攻关和应用研究,充分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,2021年高水平项目立项和获奖成果双丰收。获立国家级项目3项,其中程宣梅团队的“新发展格局下数字赋能新个体经济发展的新业态、新模式与政策体系研究”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,这是学院建院以来首次在国家重点项目上的重大突破。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,其中任芸团队的“智能多泵供水装备及数字水务监控系统关键技术与产业化”成果获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。成果奖层次进一步提高,成果培育效果初步显现。

咨政建言发强声。咨政建言聚焦社会热点,对接地方重大需求,服务地方政府咨询决策,发出了之江声音,提升了学院影响力。2021教师科研团队撰写的5篇研究报告获得国家级领导、省级主要领导和市级主要领导批示,其中程宣梅团队《浙江省外贸企业参加线下展会的问题、困难及建议:以广交会为例》的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批示。充分展示了我院智库团队建设取得的成果,彰显作为一流的区域性应用型大学,服务地方重大需求所取得的成绩。

立地科研拓渠道。鼓励科研人员从校园“走出去”,把科学研究做到企业和基层,将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开发需求结合起来,把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到社会生产实践中。进一步深化“政校行企”合作,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合力开展科技研发、人才共建、社会服务,把“学产研用”与高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,实现深度融合。广大教师积极把握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的重要机遇,承接了绍兴市、柯桥区科技创新、文化产业发展、质量发展、科技普及、电商产业发展、社科发展等10余项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与咨询服务,为地方发展贡献“之江智慧”。

二、服务争先谱新篇

对接需求,服务地方。以服务求支持,以贡献求发展,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起点高质量发展。为进一步健全服务协调、服务激励、服务导向、服务评价等机制,及时回应社会重大问题和发展需求,着力提高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“契合度”与“贡献度”,坚持把学问做在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上。学院以“松绑+激励”为导向,修订项目管理和成果激励政策,鼓励主持参与科研成本较小、研发周期较短、成果转化相对灵活、快速反应社会需求的“小短活快”型科研项目,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好成绩,科研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。2021年横向重大项目量质双升,新签横向合同119项,其中重大项目近60项,合同总金额2200余万元,到款突破2400万元,师均到款逾15万元。

揭榜挂帅,服务争先。为响应绍兴市打造“重要窗口”绍兴新风景提供更多人才和科技支撑的号召,积极组织科研团队参加绍兴市和柯桥区“揭榜挂帅”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申报,瞄准关键核心技术、“卡脖子”技术和进口替代技术,加快技术难题攻关。经过层层选拔和评审,获批4项“揭榜挂帅”项目、1项科技攻关项目,合同总金额328万元。其中雷昌毅团队的“橡胶V带高柔性智能生产线研发”项目金额为120万。

科技研发,成果转化。全年学院提交各类专利申请665件,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85件,通过PCT申报的国外发明专利5件。获得各类职务专利授权489件,其中发明专利32件,较上年数量实现翻番,是建院以来首次突破30件/年。科技研发重在转化,朱向军团队的“汽车稳定杆连接总承全自动装配系统技术”,在浙江科技成果竞价买卖会上,以技术拍卖形式转化,金额达90万元,创学院历年单项成果转化新高。

基地平台,焕发活力。绍兴工业互联网学院在人才培养、技术培训、产业应用、产业创新等方面发力,为绍兴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转型领域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。共为近130家企事业单位,开展了近30场培训,培训了技术人员2600人以上。承办绍兴市第八届社科智库峰会,聚焦“长三角一体化与绍兴城市能级提升”主题,为绍兴市域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。依托学院社联、“布商研究中心”等研究基地和“悦读空间”等科普基地为载体,开展了“全国科普日”、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和“科普宣传月”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,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做专题科普讲座。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智库论坛、文化论坛、学术研讨会、专题研讨班等活动10余场。倡导教师发挥专业特长,提高自身的影响力,积极投身地方事业发展,2021年入选绍兴市科技专家库10人、柯桥区社科专家库12人、绍兴市社科人文宣讲团3人。

 

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,科研部继续引领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一线落实强化培育科研特色,坚持在立地科研争速和服务争先上下功夫、出成效,真正做到 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,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”。

上一条:我院教师撰写的研究报告获省委书记袁家军肯定性批示
下一条:【学史力行】对接区域重大需求,科研服务提质增效

关闭